非遗百匠丨杨敏:建盏是有灵魂的,愿一生孜孜以求

非遗百匠丨杨敏:建盏是有灵魂的,愿一生孜孜以求

建窑,创烧于晚唐、五代时期,是我国宋代 著名的八大窑系之一,以烧造黑釉瓷器闻名于世。所烧制建盏,因 “窑变”而成变幻莫测、丰富多彩的釉色,为人称道。

其中,尤以 兔毫、鹧鸪斑、曜变最为名贵,为“点试茶家珍之”。不同于兔毫盏,传世及出土的鹧鸪斑建盏数量甚少,极为难得。

1999年即开始拜师学习油滴建盏烧造的 杨敏,正是因为在偶然间看到了带有鹧鸪斑纹的老盏残片,为其纹理所深深吸引,孜孜以求至今。

鹧鸪斑建盏的烧造,十分不易,是“ 配方与烧成两者恰到好处结合的结果”。

曾于福建林校林业和土壤专业就学的经历,令杨敏对建盏泥料、釉矿的选择、分析与调配有着专业上的优势。

尽管如此,对他来说,烧制一件精品建盏仍是一项极大的挑战——最难把控的还有烧盏过程。“烧盏,精力需要非常集中。往往每次 投柴差个几秒钟,对建盏成品的好坏都会产生影响。”

为此,杨敏总会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研制、烧造建盏。最开始的时候,他吃住都在厂里,研究过程漫长而“枯燥”。

“有的时候甚至已经 忘记了时间,等听到鸡鸣,才知道已经天亮了。但觉得时间还是不够用一样。”杨敏感叹道,“建盏有非常大的挑战性, 要耐得住寂寞。”

正是因为这份不易,结果才愈显深刻。杨敏第一次成功烧制出鹧鸪斑建盏的时候,还是半夜三更,激动的他,匆匆忙忙带着作品赶回家,叫醒夫人分享这份难忘的喜悦。

在不断精进烧制技艺的同时,他也不忘挑战创新。 黑底银滴,口沿带金,是杨敏所制鹧鸪斑建盏的典型特征。

其中,一款以直口器型呈现的施全釉的 “古鸟”鹧鸪斑建盏,即是一件上品,展示出了他的高超技艺。

如今,杨敏仍坚持整个创作工序的亲力亲为。他相信,“ 建盏是有灵魂的”。所以为之投入时间与精力,他始终甘之如饴。

“可能也是我 这一生以后的追求吧。”他说。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滚动至顶部